目的:探讨运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教学的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对2008-05/2010-10来我院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及进修的481名学员进行早...目的:探讨运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教学的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对2008-05/2010-10来我院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及进修的481名学员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的教学及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的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通过培训,84.8%的学员能在1wk内了解中国早产孩子的正常眼底特点、ROP病变的典型眼底,能鉴别常见的易混淆的眼底病变及正确的激光光凝方法等,均能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的成像原理,ROP的基本筛查流程.在我院集中训练的学员90.0%在3mo内能够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使用并能开展筛查工作,并向筛查治疗中心输送需治疗的患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培训与运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的效果对比,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用于ROP筛查的培训中直观、易掌握、可行性强,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表面麻醉下光凝手术的效果,探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条件下进行ROP光凝手术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目的:观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表面麻醉下光凝手术的效果,探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条件下进行ROP光凝手术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阈值前1期及阈值期ROP患儿58例116眼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对患儿视网膜进行检查,术前检查用于设计手术方案,术中检查用于检测病变区激光治疗的遗漏区,手术结束时用于记录手术效果。手术在实施心电监护后的表面麻醉下进行。随访312mo。结果:本组病例中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检查可及时发现36眼(31.0%)存在遗漏区,立即补充激光治疗。所有116眼一次激光治疗后ROP病变得到控制。随访结束时所有术眼均未出现视网膜不良结构。结论:表面麻醉条件下的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进行眼底检查,可及时发现激光遗漏区,立即补充激光治疗后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与RetCam Ⅱ广域数字眼底照相系统的必要性,分析联合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的结果。方法:2009-10-01/2010-10-31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与RetCam Ⅱ广域数字眼底照相系统的必要性,分析联合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的结果。方法:2009-10-01/2010-10-31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和RetCam Ⅱ对我院眼科门诊、新生儿科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定期的眼底检查,眼底定期复查至早产儿的鼻、颞侧周边视网膜完全血管化为止。对确诊患儿建立图像和数据档案,及时追踪其病变发展与转归,当病情进展至阈值前期和阈值期病变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至其病变已完全消退或静止无进展。最后对确诊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筛查时间内,对1431例符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条件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龄27~35周;出生体质量0.8~2.5kg)进行眼底检查和定期复查,确诊ROP患儿111例(7.76%),其中单独使用RetCam Ⅱ检查发现ROP确诊者53例,对疑似病例同时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行检查后ROP确诊者58例。定期复查后病变消退者占67.57%,病变进展为ROPⅠ型阈值前期者19例和ROP阈值期及以上者15例,34例患儿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31例术后效果良好,2例ROP4A期患者术后效果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发现早产儿孕周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ROP的发生率越高,其病变程度越重,需要及时筛查早期干预治疗。通过联合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和RetCam Ⅱ进行早产儿眼底检查有助于提高ROP的诊断率,有利于资料客观保存和ROP筛查培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运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教学的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对2008-05/2010-10来我院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及进修的481名学员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的教学及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的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通过培训,84.8%的学员能在1wk内了解中国早产孩子的正常眼底特点、ROP病变的典型眼底,能鉴别常见的易混淆的眼底病变及正确的激光光凝方法等,均能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的成像原理,ROP的基本筛查流程.在我院集中训练的学员90.0%在3mo内能够熟练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使用并能开展筛查工作,并向筛查治疗中心输送需治疗的患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培训与运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的效果对比,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用于ROP筛查的培训中直观、易掌握、可行性强,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观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表面麻醉下光凝手术的效果,探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条件下进行ROP光凝手术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阈值前1期及阈值期ROP患儿58例116眼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对患儿视网膜进行检查,术前检查用于设计手术方案,术中检查用于检测病变区激光治疗的遗漏区,手术结束时用于记录手术效果。手术在实施心电监护后的表面麻醉下进行。随访312mo。结果:本组病例中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检查可及时发现36眼(31.0%)存在遗漏区,立即补充激光治疗。所有116眼一次激光治疗后ROP病变得到控制。随访结束时所有术眼均未出现视网膜不良结构。结论:表面麻醉条件下的早产儿视网膜光凝手术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进行眼底检查,可及时发现激光遗漏区,立即补充激光治疗后能够有效避免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