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4
|
|
2
|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
王寅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98
|
|
3
|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
王寅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62
|
|
4
|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王寅
李弘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97
|
|
5
|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69
|
|
6
|
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 |
王寅
严辰松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95
|
|
7
|
Lakoff & Johnson笔下的认知语言学 |
王寅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6
|
|
8
|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2
|
|
9
|
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 |
王寅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6
|
|
10
|
再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象似性的理据 |
王寅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0 |
102
|
|
11
|
认知语义学 |
王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71
|
|
12
|
标记象似性 |
王寅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78
|
|
13
|
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 |
王寅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1
|
|
14
|
象似性:取得文体特征的重要手段 |
王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0 |
88
|
|
15
|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 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 |
王寅
|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8
|
|
16
|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 |
王寅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4 |
89
|
|
17
|
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 |
王寅
|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3
|
|
18
|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汉构词对比 |
王寅
李弘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76
|
|
19
|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 |
王寅
李弘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6
|
|
20
|
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 |
王寅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