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分流及该次入院期间短期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病人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抢救室第一次采集的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分流及该次入院期间短期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病人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抢救室第一次采集的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根据病人去向分为门诊留观组、普通病房组和重症病房组;其中入院病人根据该次入院治疗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病人NEWS评分,并分析年龄、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803例病人中,门诊留观组145例、普通病房组481例、重症病房组177例,其中普通病房组、重症病房组病人的NEWS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留观组(P<0.01),重症病房组亦高于普通病房组(P<0.01)。803例病人中658例入院进一步治疗,以病人此次入院后出院转归为观察终点,658例中好转组585例,死亡组73例,2组病人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病人的NEWS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病人死亡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分流及该次入院期间短期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病人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抢救室第一次采集的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根据病人去向分为门诊留观组、普通病房组和重症病房组;其中入院病人根据该次入院治疗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病人NEWS评分,并分析年龄、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803例病人中,门诊留观组145例、普通病房组481例、重症病房组177例,其中普通病房组、重症病房组病人的NEWS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留观组(P<0.01),重症病房组亦高于普通病房组(P<0.01)。803例病人中658例入院进一步治疗,以病人此次入院后出院转归为观察终点,658例中好转组585例,死亡组73例,2组病人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病人的NEWS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病人死亡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文摘目的 探讨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或加除颤器(CRT/CRT-D)的患者肺动脉压力(SPAP)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136例接受CRT/CRT-D植入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在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期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SPAP,术后3个月根据LVEDD和LVEF数值判断有无反应性,并按有无反应性分成2组,比较两组对应时段SPAP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中有反应者101例,占74.3%;无反应者35例,占25.7%,其中4例在一年内死亡。样本SPAP呈非正态分布,样本均数采用中位数、4分位间距表示,即:M(P25,P75)。有反应病例中术前平均SPAP与无反应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6、12个月SPAP较无反应组分别降低5mmHg、17 mm Hg和25 mm Hg,两组SPAP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结论 心脏再同步治疗有反应病例术后SPAP减低,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会进一步增加;而无反应病例术后SPAP上升,且随着病程的延长,上升幅度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