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伤寒论》厥阴病实质探析
|
刘承仕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2
|
大黄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妙用
|
张恩英
|
《黑龙江中医药》
|
1998 |
2
|
|
3
|
《伤寒论》五苓散配伍及功用探析
|
汪文来
赵红霞
贾俊骅
|
《中国医药导刊》
|
2009 |
1
|
|
4
|
从《伤寒论》谈五味子的配伍应用之法
|
马捷
|
《甘肃中医》
|
2010 |
2
|
|
5
|
《伤寒论》中有“温病”论
|
吕志杰
班光国
朱小静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6
|
张仲景用药心法探析
|
黄海芹
|
《国医论坛》
|
2012 |
1
|
|
7
|
浅析《伤寒论》体现的医学研究方法
|
冷伟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0 |
0 |
|
8
|
论《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上)
|
李凯平
|
《光明中医》
|
2014 |
3
|
|
9
|
《伤寒杂病论》“常变”思维临床应用
|
孙鸿昌
蔡超产
陈晓辉
|
《河南中医》
|
2017 |
0 |
|
10
|
从《老老恒言》看老年人的睡眠养生禁忌
|
黎美娟
叶明花
郑江明
|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0 |
0 |
|
11
|
基于气本体论的六经病欲解时研究
|
孙志其
韩涛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2
|
《伤寒论》口渴的辨证
|
王振海
|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3
|
试论《伤寒论》太阳病的杂病属性
|
张喜奎
张金玺
胡广建
|
《国医论坛》
|
1996 |
1
|
|
14
|
《伤寒论》误治变证辨析
|
朱秀华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 |
3
|
|
15
|
识病机明证候运用经方举隅
|
黄家诏
|
《广西中医药》
|
2011 |
0 |
|
16
|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之我见
|
罗世坤
|
《新疆中医药》
|
2012 |
4
|
|
17
|
《伤寒论》小便异常分析
|
程保智
|
《河南中医》
|
2012 |
1
|
|
18
|
寒热并用调和脾胃法浅析
|
董玉轩
任春荣
|
《陕西中医函授》
|
2001 |
1
|
|
19
|
《伤寒杂病论》与急腹症
|
曾志纯
|
《光明中医》
|
2014 |
0 |
|
20
|
《伤寒论》六经病动态演变的方证解析
|
张宁
孙开元
杨洪娟
范东东
郑丰杰
|
《环球中医药》
CAS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