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于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81例,比较其中普通老年患者(65~74岁, n =2300,普通组)与高龄老年患者(≥75岁, n =681,高龄组)的临...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于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81例,比较其中普通老年患者(65~74岁, n =2300,普通组)与高龄老年患者(≥75岁, n =681,高龄组)的临床特点及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高龄组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以及冠状介入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等)的比例较普通组低( P <0.05);既往PCI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的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前SYNTAX评分、严重钙化病变等)较普通组高( P <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高龄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 P <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靶血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脑卒中、出血以及大出血的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龄组中,女性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年随访期间,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既往脑血管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较好的心肾功能、经桡动脉途径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P <0.05);女性是高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较差的心肾功能以及程度较重的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1)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较高。2)经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年龄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以�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纳入于2013年1—12月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981例,比较其中普通老年患者(65~74岁, n =2300,普通组)与高龄老年患者(≥75岁, n =681,高龄组)的临床特点及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高龄组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等以及冠状介入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等)的比例较普通组低( P <0.05);既往PCI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的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前SYNTAX评分、严重钙化病变等)较普通组高( P <0.05)。2年随访结果显示,高龄组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 P <0.0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靶血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脑卒中、出血以及大出血的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龄组中,女性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年随访期间,年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既往脑血管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较好的心肾功能、经桡动脉途径是全因死亡以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P <0.05);女性是高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不是心源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较差的心肾功能以及程度较重的冠状动脉病变。PCI术后2年随访期间:1)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以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较高。2)经校正多种危险因素后,年龄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