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墨子》中的“怨”
|
邓刚
王昌健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2
|
无可奈何与力:顾随诗学观念探析
|
冯强
|
《江南:诗》
|
2019 |
0 |
|
3
|
“怨”的心理分析及其消解
|
郑先如
|
《龙岩学院学报》
|
2018 |
0 |
|
4
|
儒家视野内的怨及其化解
|
高志强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5
|
《论语》中的“愠”,是“怨”还是“怒”?
|
殷守艳
|
《文史知识》
|
2018 |
0 |
|
6
|
“怨”的文体实践与文论认证
|
袁劲
|
《文化与诗学》
CSSCI
|
2018 |
0 |
|
7
|
诗可以“怨”,亦可以“群”——谈纪录片《我的诗篇》及其现象
|
罗雅琳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18 |
0 |
|
8
|
兼爱无怨:《墨子》中的怨情疏导思想
|
袁劲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0 |
|
9
|
“复归风雅”背景下的明末诗学
|
王逊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0
|
从《天下第一楼》到《立秋》——兼论作为戏剧审美境界的“怨”“恨”“颂”
|
吕效平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18 |
0 |
|
11
|
钟嵘《诗品》的“怨”之审美
|
李烨含
|
《参花:下半月》
|
2017 |
0 |
|
12
|
先秦法家论“怨”以《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为中心
|
袁劲
|
《管子学刊》
|
2017 |
1
|
|
13
|
从班姬《团扇》诗看钟嵘诗评标准之“怨”
|
何振茹
|
《名作欣赏:中旬》
|
2017 |
1
|
|
14
|
孟子心性论中的“怨”
|
刘学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养老院何以成为养老“怨”——相关规定不落实是重要原因
|
王景龙
张洪军
冯石亮
|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
2017 |
0 |
|
16
|
“怼”与“慰”
|
丁长缨
|
《求学》
|
2017 |
0 |
|
17
|
对《论语》中“怨”的阐释及其理论研究
|
王翠
|
《文学教育》
|
2017 |
0 |
|
18
|
不着一字写尽征人怨苦之情——柳中庸《征人怨》赏析
|
于勤勇
|
《课外语文》
|
2017 |
0 |
|
19
|
苦难世界里的嗟叹——中国古典悲剧中女性“怨”的心理机制探析
|
孙伟伟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发小情,妯娌“怨”
|
猪小浅
|
《家庭百事通》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