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谈《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启示作用
|
乔芳琦
|
《青年与社会》
|
2020 |
0 |
|
2
|
如何建造犹太国——19世纪80年代至1948年间巴勒斯坦犹太空间的构建
|
丁琪(译)
宋立宏(校)
|
《世界历史评论》
|
2020 |
0 |
|
3
|
论《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基于“地质学笔记”的重构
|
王俊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4
|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之我见
|
宋培军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5
|
再论马克思的“农业公社”问题——与宋培军、张秋霞两位先生商榷
|
沈斌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卡夫丁峡谷”理论,还是“农业公社”理论——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理论创作的文本探源
|
沈斌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思想探析--基于《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草稿的文本解读
|
王伟
张新刚
|
《改革与开放》
|
2014 |
0 |
|
8
|
自由联合体的原始在场——马克思“亚细亚公社”问题之文本释读
|
周秋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农业公社问题
|
沈斌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0
|
再论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兼评对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几种理解
|
禹国峰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1
|
农业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马克思论俄国农业公社
|
方兴起
|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2
|
重温马克思农业组织化的思路及实践
|
周忠丽
|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3
|
马克思论俄国村社的两种“二重性”及其历史命运
|
郑祖铤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2 |
0 |
|
14
|
马克思关于印俄农业村社及其前途论述的比较研究
|
郑祖铤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5
|
东方国家形态与中国文学
|
王钟陵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6
|
“跨越”卡夫丁峡谷,还是“不通过”卡夫丁峡谷?——关于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反思
|
陈文通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
1996 |
5
|
|
17
|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是与非
|
孙霞
周沛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8
|
列宁共耕制思想的由来和转变
|
章前明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19
|
略论日耳曼人的农村公社制度
|
朱寰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7
|
|
20
|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启示
|
张奇方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