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作者导航
机构导航
期刊评价报告
期刊开放获取
下载APP
登录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检索历史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代汉传佛教观音菩萨形象——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认领
1
作者
邢鹏
《收藏家》
2020年第3期47-56,共10页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简要...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观音形象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被人尊崇的一位神祇。传说其能根据不同场合幻化出不同形象来解灾救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菩萨
观音形象
《西游记》
神祇
汉传佛教
性格特征
救苦救难
从博物馆藏品看观世音菩萨几种身相的表现形式
认领
2
作者
杜恒伟
《理财:收藏》
2019年第9期34-49,共16页
话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千手护持、千眼照见的形象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梵文Avalokite?vara 的意译,音译“阿...
话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千手护持、千眼照见的形象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梵文Avalokite?vara 的意译,音译“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观世音”称号有三:观世音,以世间众生发声求救而前往拯救;观世意,以世间众生发意求救而前往拯救;观世身,以见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施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阿弥陀
光世音
观自在
博物馆藏品
表现形式
救苦救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西王母到观世音:汉唐间救苦救难信仰的变迁
认领
3
作者
储晓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东汉时期,西王母是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她的功能也日益多元化,其 中救苦救难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崇拜被引入道教,成为道教神谱体 系中的重要一员,其救苦救难的功能渐被观世音菩萨所取代.究其原因,首先佛...
东汉时期,西王母是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她的功能也日益多元化,其 中救苦救难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崇拜被引入道教,成为道教神谱体 系中的重要一员,其救苦救难的功能渐被观世音菩萨所取代.究其原因,首先佛教以苦立教,注重解脱,道教则以生为乐,追求长生.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需要获得民众,而道教则有 意去民间化.最后西王母信仰有复杂的仪式,而观世音信仰则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观世音
救苦救难
汉唐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观照自在 行深般若
认领
4
作者
邢鹏
《文史知识》
2020年第8期1-1,共1页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之一。在佛教文化里,观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具有广大无边的神通法力,能够有求必应地解除众生各种苦难,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乐,被尊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佛教为了表现神...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之一。在佛教文化里,观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具有广大无边的神通法力,能够有求必应地解除众生各种苦难,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乐,被尊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佛教为了表现神灵的庄严形象,通常对于塑造或绘制佛、菩萨形象有严格的样式和尺寸规定,留给艺术家自由发挥的馀地很小。相传中唐画家周昉(740—800)根据《华严经》及《大唐西域记》中对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岩石、池、水、林木、草地等美好环境的描述以及佛教教理中"空"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华严经》
佛教文化
救苦救难
题名
明代汉传佛教观音菩萨形象——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认领
1
作者
邢鹏
机构
不详
出处
《收藏家》
2020年第3期47-56,共10页
文摘
观音菩萨是我国汉传佛教中最为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崇拜的神祇。人们以其所具备的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编撰了许多救苦救难的显化故事。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多种变化形象,这些形象其实都是明代常见的神祇形象。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观音形象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被人尊崇的一位神祇。传说其能根据不同场合幻化出不同形象来解灾救难。
关键词
观音菩萨
观音形象
《西游记》
神祇
汉传佛教
性格特征
救苦救难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题名
从博物馆藏品看观世音菩萨几种身相的表现形式
认领
2
作者
杜恒伟
机构
辽宁省沈阳故宫博物院
出处
《理财:收藏》
2019年第9期34-49,共16页
文摘
话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千手护持、千眼照见的形象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梵文Avalokite?vara 的意译,音译“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观世音”称号有三:观世音,以世间众生发声求救而前往拯救;观世意,以世间众生发意求救而前往拯救;观世身,以见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施救。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阿弥陀
光世音
观自在
博物馆藏品
表现形式
救苦救难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西王母到观世音:汉唐间救苦救难信仰的变迁
认领
3
作者
储晓军
机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项目编号09CZW024).
文摘
东汉时期,西王母是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她的功能也日益多元化,其 中救苦救难是最重要的内容.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崇拜被引入道教,成为道教神谱体 系中的重要一员,其救苦救难的功能渐被观世音菩萨所取代.究其原因,首先佛教以苦立教,注重解脱,道教则以生为乐,追求长生.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需要获得民众,而道教则有 意去民间化.最后西王母信仰有复杂的仪式,而观世音信仰则简单易行.
关键词
西王母
观世音
救苦救难
汉唐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K8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题名
观照自在 行深般若
认领
4
作者
邢鹏
机构
首都博物馆
出处
《文史知识》
2020年第8期1-1,共1页
文摘
观音菩萨是中国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之一。在佛教文化里,观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具有广大无边的神通法力,能够有求必应地解除众生各种苦难,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安乐,被尊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佛教为了表现神灵的庄严形象,通常对于塑造或绘制佛、菩萨形象有严格的样式和尺寸规定,留给艺术家自由发挥的馀地很小。相传中唐画家周昉(740—800)根据《华严经》及《大唐西域记》中对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岩石、池、水、林木、草地等美好环境的描述以及佛教教理中"空"的概念。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华严经》
佛教文化
救苦救难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代汉传佛教观音菩萨形象——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邢鹏
《收藏家》
2020
0
2
从博物馆藏品看观世音菩萨几种身相的表现形式
杜恒伟
《理财:收藏》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西王母到观世音:汉唐间救苦救难信仰的变迁
储晓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在线阅读
免费下载
职称材料
4
观照自在 行深般若
邢鹏
《文史知识》
2020
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帐号登录
手机快捷登录
扫码登录
登录
注册新用户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获取短信验证码
登 录
第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馆外登录
使用
中文期刊助手
扫描二维码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标题
*
邮箱
*
反馈意见
*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
保存
取消
请在输入框中输入下图中的验证字符。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