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 |
刘华杰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28
|
|
2
|
关于科普、科学和科学素养 |
李永威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5
|
|
3
|
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 |
朱效民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1
|
|
4
|
对英国有关“公众理解科学”的三份重要报告的简要考察与分析 |
李正伟
刘兵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0
|
|
5
|
地区科普力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
佟贺丰
刘润生
张泽玉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6
|
科普著作的文体与翻译 |
王振平
|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
2006 |
22
|
|
7
|
论科普的立场与科学传播的信条 |
刘华杰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8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趋势分析 |
陈慧
车宏生
杨六琴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2 |
6
|
|
9
|
工科普通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邓建成
王学业
周元清
苏国军
|
《化工高等教育》
|
2005 |
19
|
|
10
|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3种运营模式分析探讨 |
张扬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11
|
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 |
孙传范
王喆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
2005 |
12
|
|
12
|
基于国内外比较的我国遗体捐献工作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
陈旦
李建平
黄菊芳
Daniel O Graney
潘爱华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13
|
我国科普评估体系探析 |
张风帆
李东松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14
|
试论“科普”的源流发展及其接受主体 |
刘为民
|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15
|
科学史教育——全方位科普的有效手段 |
孙定建
|
《理论观察》
|
2003 |
6
|
|
16
|
新媒体时代对科普传播的新思考 |
罗子欣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7
|
科学素养研究 |
李大光
|
《学会》
|
2000 |
6
|
|
18
|
我国电视科普栏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颜燕
陈玲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9
|
科普翻译的挑战 |
徐彬
郭红梅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20
|
科技期刊出版科普增刊 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出版科普专刊的实践 |
刘爱姝
魏佩芳
薛静
王丽燕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