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世纪20-60年代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
预览
被引量:42
- 1
-
-
作者
郭建民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系
-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 77-84,共8页
-
文摘
前言
20世纪20-40年代初是中国歌剧的创生和摸索期,40年代中期-50年代中期,中国歌剧创作的美学原则和基本风格特征业已成型,这就是以<白毛女>为主流派风格的中国民族歌剧的确立.
<白毛女>的出现将中国歌剧创作和歌剧表演艺术,带向了适合自己独特发展方向的一条金光大道.同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经验.
-
关键词
中国歌剧
表演艺术
风格特征
创作
主流
《白毛女》
流派
年代
中国民族
确立
-
分类号
J822
[艺术—戏剧戏曲]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59
- 2
-
-
作者
马鸿韬
李敏
-
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5-1267,共3页
-
文摘
从历史学、体育学和艺术学的角度对社会中大量的体育表演艺术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体育表演艺术的本质、内涵及外延,并首次对体育表演艺术概念进行界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表演艺术可分为健身性体育表演艺术、竞技性体育表演艺术和娱乐性体育表演艺术等三类,每类又包括不同的体育表演项目,对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表演专业及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体育
艺术
表演艺术
体育表演艺术
-
Keywords
P.E.
art
performance art
sports performance art
-
分类号
G831.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被引量:22
- 3
-
-
作者
刘娴
-
出处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 38-42,共5页
-
文摘
动画片作为一个独特的影片种类,以其卡通的影像元素、童心童趣的情感展现、恣意的想象,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依然在全世界备受欢迎。尤其是以迪斯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更是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全球。《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阿拉丁》、《人猿泰山》、《花木兰》、《怪物史瑞克》、《海底总动员》等等,
-
关键词
中国
动画片
民族化
现代化
创作技术
人物塑造
表演艺术
民族精神
审美心理
-
分类号
J95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借鉴与探索--以上海为例
预览
被引量:18
- 4
-
-
作者
钱竞
胡波
-
机构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
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4期 47-48,共2页
-
文摘
一、引言
创意是和研发相对应的一种创新活动,立足于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与重叠。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国家、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种技术、工艺等都可能在短时间内为竞争对手所模仿,此时创意尤显重要,可以说创意本身所形成的产业是国家及地区发展到高阶段的产物。1998年,英国最早明确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这个概念,它主要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集合,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总称”。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视广播13个行业界定为创意产业。这一定义后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沿用。
-
关键词
产业发展模式
创意产业
上海
借鉴
竞争对手
表演艺术
不同文化
经济时代
地区发展
就业机会
-
分类号
F426.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
被引量:26
- 5
-
-
作者
理查德·鲍曼
杨利慧
-
机构
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 139-144,共6页
-
文摘
在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里,关于"表演"(performance)有两种最重要的观点,第一种是把表演看成一种特殊的、艺术的交流方式;第二种是把表演看成一种特殊的、显著的事件.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这两个观点的学术发展脉络,然后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主要理论原则和分析框架.
-
关键词
美国
民俗学
人类学
文化表演
表演艺术
人文社会科学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
预览
被引量:22
- 6
-
-
作者
高行健
-
出处
《文艺研究》
1987年第6期61-63,共3页
-
文摘
【正】 东西方戏剧不仅大的文化背景不同,就这门艺术的观念而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艺术创作上找寻差异能启发人心智,因为差异往往便包含了一种认识、一个动机、一颗种子。比较东西方戏剧的差异正是我的试验戏剧的一个出发点。 东西方戏剧艺术观念上的不同,我以为有三点是主要的: 中国的戏曲,广而言之,被欧洲人视为远东的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乃至于更为东
-
关键词
现代戏剧
东西方戏剧
东方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
表演艺术
戏剧观念
艺术观念
反戏剧
传统戏剧
荒诞派戏剧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牢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审美原则
预览
被引量:19
- 7
-
-
作者
赵青
-
机构
青岛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 80-85,共6页
-
文摘
引言
在表演艺术的大家族中,声乐表演艺术是最古老,也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声乐表演艺术的大众性(包括自娱性)、观赏性,历史的再现性,不同风格特点的展示性等.总之,声乐表演艺术是最直接与表演对象发生思想联系、产生心灵共鸣、分享艺术效应的表现形式之一.被人们称颂的声乐作品必然是由优秀的作曲家、作词家(诚然,有些著名的声乐作品并无歌词)和优秀歌唱家共同完成的.特别是最终端的艺术效果一定是由优秀歌唱家的不断再创作来完成的.因此,牢牢把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审美原则,这将是所有从事歌唱艺术专业的人,在完成自身艺术使命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为了论证这个基本法则及其密切相关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
关键词
声乐表演
表演艺术
自娱性
艺术形式
共鸣
再创作
艺术效应
家族
思想
风格特点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J604.6
[艺术—音乐]
-
-
题名汉乐府歌诗演唱与语言形式之关系
被引量:17
- 8
-
-
作者
赵敏俐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7-155,共9页
-
文摘
作为汉代歌诗艺术主体的通俗的乐府歌诗,从本质上看是诗乐舞合在一起的表演艺术。在这种艺术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音乐歌舞表演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诗歌语言是服从于音乐歌舞表演的。因此,要研究汉乐府歌诗的语言艺术成就,我们必须从汉乐府歌诗的表演方式入手进行探讨。尽管汉乐府歌诗的实际演出我们已经不可能耳闻目睹,但是有关的历史文献还是给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些问题的线索。本文就是从这方面做些探索性的工作,以推动汉乐府歌诗研究的深入。
-
关键词
语言形式
汉乐府
歌诗
演唱
表演艺术
艺术主体
消费过程
诗歌语言
艺术成就
表演方式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J616.2
[艺术—音乐]
-
-
题名从京剧脸谱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意义
预览
被引量:20
- 9
-
-
作者
程宇宁
-
机构
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 137-138,共2页
-
文摘
从表象上看,中国戏剧脸谱是戏曲人物造型手段之一种,是中国古典戏剧特有的化妆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规范而统一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递出戏曲人物的性格、年龄和忠、奸、善、恶等直观的信息.然而,中国戏曲里的脸谱艺术这一表象实际上却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人格表里如一的道德观念或非善即恶的价值判断.
-
关键词
京剧
脸谱
中国
传统文化
视觉符号
人物造型
特殊功能
异化
表演艺术
表现形式
-
分类号
J821.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对戏曲演唱与表演的借鉴
预览
被引量:21
- 10
-
-
作者
张文英
-
机构
河北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 61-62,共2页
-
文摘
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是指以演唱传统民歌、民族歌剧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创作歌曲所采用的发声、咬字、行腔及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艺术,它是继承了戏曲、曲艺等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精华,又吸收了西欧美声发声方法,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科学的、民族化的演唱与表演艺术.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新文艺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研究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在发声、咬字、行腔、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努力学习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和表演,又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形成了当时风格独具、举世无双的"戏歌唱法",这种歌唱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和戏曲演唱的韵腔韵味,然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戏曲的演唱,可以说是"戏歌唱法"启开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大门.
-
关键词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
戏曲
演唱
表演艺术
中国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谈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情感
被引量:16
- 11
-
-
作者
乔爱玲
-
机构
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讲师
-
出处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 56-57,共2页
-
文摘
众听周知,声乐表演必须'声情并茂',但不少歌唱演员对这种'情'的把握,却未必恰如其分.笔者认为声乐演唱中抒发的情,应是审美情感.首先,这不是那种炫技的激情,如17世纪意大利美声唱法刚兴起时,歌唱家为了赢得听众的喝彩与掌声,在演唱歌剧咏叹调时,热衷于即兴发挥,随意加花,以显示其非凡的声音.
-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审美情感
审美意识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审美心理结构
表演艺术
-
分类号
J616.2
[艺术—音乐]
-
-
题名“气”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基础地位
被引量:12
- 12
-
-
作者
李强
-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蔡元培艺术学院声乐讲师
-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
文摘
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许多著作中,都充分肯定气息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在传统歌唱发声理论中,“气”的运用,在歌唱实践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核心的意义。中国古代唱论中对于气息控制方法的认识,其基本原理与西洋声乐讲究气息的控制基本一致,但更便于中国人的理解、掌握,更符合中国声乐艺术创造的原则和审美习惯的需要。
-
关键词
“气”
古代
声乐理论
歌唱技巧
审美习惯
呼吸方法
表演艺术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中国西南傩戏述论
预览
被引量:17
- 13
-
-
作者
庹修明
-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民研所
-
出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24-30,共7页
-
文摘
西南诸省市的傩戏,具有不同类型,层次和形态,是中国傩戏最具有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地区。本文从川、渝、黔、滇、藏的傩戏品类中各择两例,加以论述,以点带面,展示西南丰富的傩戏傩文化内涵和资源。
-
关键词
傩戏
中国
西南地区
文化内涵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面具
特征
表演艺术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体育与版权
预览
被引量:20
- 14
-
-
作者
弗兰克兹·沃尔洛兹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7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体育与版权弗兰克兹·沃尔洛兹根据大多数国家目前所遵循的惯例,体育表演原则上不被看作艺术作品,因而不受版权法的保护,运动员们也就显然被排除在艺术家们所享有的此类权利之外。可是,是否运动员们就应该对他们在竞赛性或表演性运动中的个人形象毫无权利可言呢?只有...
-
关键词
版权保护
艺术作品
足球运动员
表演艺术
体育表演
版权法
伯恩公约
艺术性
个人特色
体育比赛
-
分类号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方兴未艾的服装表演艺术
预览
被引量:19
- 15
-
-
作者
胡国瑞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
出处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 80-84,共5页
-
文摘
本文以陈逸飞和电视主持人的对话为切入点,论述服装表演从单纯的商业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集服装艺术与表演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同时,分析我国服装表演艺术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特点.
-
关键词
服装表演
服装艺术
表演艺术
服装文化
宣传功能
-
分类号
TS94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
题名钢琴伴奏的多功能特征
预览
被引量:15
- 16
-
-
作者
丁红梅
-
机构
丽水师专松阳校区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 76-79,共4页
-
文摘
钢琴伴奏作为钢琴表演艺术的一个分支,己愈来愈被有识之士所看重.钢琴伴奏在声乐、器乐以及舞蹈表演领域内所能发挥的作用各有其特点.伴奏者与其合作者相得益彰的配合技巧,能使音乐作品表现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境地.
-
关键词
钢琴伴奏
多功能特征
表演艺术
声乐伴奏
器乐伴奏
舞蹈伴奏
-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
-
题名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
预览
被引量:14
- 17
-
-
-
出处
《前线》
2006年第4期24-27,共4页
-
文摘
有这样一种产业是以创意为原材料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属于这种产业。主要有广告、建筑设计、美术、古董交易、手工艺、电影、互动休闲软件、表演艺术、出版、电视、广播等。
-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建筑设计
表演艺术
原材料
手工艺
-
分类号
TU24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论声乐表演中的美学思维问题
预览
被引量:15
- 18
-
-
作者
王硌
-
机构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
-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 112-115,共4页
-
文摘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是在作曲家一度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活动。声乐艺术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声乐表演的基本特征,即必须将以乐谱为存在形式的第一创作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归宿点,同时还要体现出歌唱者本人的艺术创造。声乐表演是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生命的创造行为.歌唱家在演唱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将作曲家留下的“没有生命的符号体系”——乐谱,转化为有血有肉的音乐,这是声乐表演终极价值的体现,也是音乐表演最为本质的特征。
-
关键词
声乐表演
美学思维
创作活动
音乐表演
表演艺术
声乐艺术
艺术创造
创造行为
-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
-
题名傅聪在钢琴演奏上的美学追求——从一次讲学谈起
被引量:16
- 19
-
-
作者
肖承兰
-
出处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1999年第8期16-20,共5页
-
-
关键词
钢琴演奏家
莫扎特音乐
美学追求
肖邦的作品
钢琴作品
玛祖卡
钢琴音乐
节奏
辩证思维
表演艺术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
-
题名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
预览
被引量:18
- 20
-
-
作者
郑璐
-
机构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 188-191,共4页
-
文摘
接受美学理论是文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声乐艺术是众多表演艺术种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表演者与人声"乐器"的巧妙配合,同时也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受众。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谈及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过程,力争从接受视角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审美观照,以加强对文艺审美接受研究的重视,推动声乐表演艺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关键词
接受理论
声乐表演
受众
表演艺术
-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
使用中文期刊助手扫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