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
郭延礼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2
|
|
2
|
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 |
张顺燕
|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
2005 |
60
|
|
3
|
铁凝小说的叙事伦理 |
谢有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8
|
|
4
|
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 |
江弱水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4
|
|
5
|
近20年国内哈代小说研究述评 |
刘茂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6
|
时代文学语境与穆旦译介择取的特点 |
张曼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1 |
14
|
|
7
|
试论诺瓦利斯小说的宗教特征 |
谷裕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8
|
叶燮的文学史观 |
蒋寅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7
|
|
9
|
王士禛与江南遗民诗人群 |
蒋寅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0
|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
莫砺锋
|
《杜甫研究学刊》
|
2000 |
19
|
|
11
|
谢默斯·希尼:一个爱尔兰-英国诗人——从“身份问题”解读希尼诗歌与诗学 |
李成坚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2
|
《致他羞涩的情人》的艺术魅力 |
罗益民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8
|
|
13
|
20世纪李贺研究述论 |
张剑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4
|
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 |
吴思敬
|
《文艺争鸣》
CSSCI
|
2000 |
19
|
|
15
|
北宋诗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分析 |
王祥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6
|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论新世纪诗歌 |
谢有顺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17
|
论“击壤派” |
祝尚书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8
|
论白居易思想转变在卸拾遗任之际 |
王谦泰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19
|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 |
张祥龙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20
|
独白: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形态 |
戴伟华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