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绣球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厘清绣球属与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国产绣球属及其近缘属41种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表...为深入研究绣球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厘清绣球属与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国产绣球属及其近缘属41种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为三孔沟;形状多数为长圆体形或近球体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圆形;极面观多为圆形,少数为三角形或圆三角形。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网状和孔穴状。网眼内的三级纹饰可分为光滑和具颗粒状突起。根据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类型将上述物种划分为4个组,即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以上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类型。上述表明花粉形态证据可为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属下分类和种间界定提供重要佐证;但结合前人的系统发育重建分析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相对有限,如花粉形态证据对于该属及其近缘种属系统发育树上大支的界定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展开更多
以耐铝型(FJ5)和铝敏感型(GD20)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添加草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控制草酸缓解马尾松根系铝毒害的主导生理因子,旨在为土壤酸化地区调控马尾松铝毒害提供理论依据。结...以耐铝型(FJ5)和铝敏感型(GD20)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添加草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控制草酸缓解马尾松根系铝毒害的主导生理因子,旨在为土壤酸化地区调控马尾松铝毒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等均有所降低,根系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 P <0.05)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且GD20比FJ5的变化更强烈,说明活性铝可对马尾松幼苗产生一定的毒害,且对铝敏感型的毒害作用更大。外源添加草酸后,马尾松根系活力升高,根系中丙二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当草酸浓度≤0.2mmol·L^-1时,根系铝和根尖铝的含量减低,且GD20的变化幅度大于FJ5,说明外源草酸能有效缓解马尾松幼苗受到的铝毒害作用,且对铝敏感型的缓解效果好于耐铝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草酸对马尾松根系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不同,以外源添加草酸浓度为0.2 mmol·L^-1时缓解铝毒害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能是控制草酸缓解马尾松铝毒害的主导生理因子。展开更多
该研究根据半夏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2条半夏钙调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Pt Ca M1和Pt Ca M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a M1,Pt Ca M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均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两者编码区序列一致性为8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1%,且...该研究根据半夏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2条半夏钙调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Pt Ca M1和Pt Ca M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a M1,Pt Ca M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均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两者编码区序列一致性为8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1%,且均含有EF-hand结构域,属于Ca M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t Ca Ms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t Ca M1,Pt Ca M2基因均在块茎中表达量最高;外源Ca Cl2处理后Pt Ca Ms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钙离子鳌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以及钙调蛋白拮抗剂TFP处理后其表达量逐渐降低。该研究从半夏中成功克隆得到Pt Ca Ms基因,为深入探索Pt Ca Ms基因功能特点和半夏生物碱合成的研究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为深入研究绣球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价值和系统学意义,厘清绣球属与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对国产绣球属及其近缘属41种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表面纹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花粉为三孔沟;形状多数为长圆体形或近球体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圆形;极面观多为圆形,少数为三角形或圆三角形。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网状和孔穴状。网眼内的三级纹饰可分为光滑和具颗粒状突起。根据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类型将上述物种划分为4个组,即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长圆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孔穴纹饰;花粉的形状为近球体形,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以上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类型。上述表明花粉形态证据可为绣球属及其近缘属的属下分类和种间界定提供重要佐证;但结合前人的系统发育重建分析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系统学意义相对有限,如花粉形态证据对于该属及其近缘种属系统发育树上大支的界定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文摘以耐铝型(FJ5)和铝敏感型(GD20)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添加草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控制草酸缓解马尾松根系铝毒害的主导生理因子,旨在为土壤酸化地区调控马尾松铝毒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等均有所降低,根系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 P <0.05)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且GD20比FJ5的变化更强烈,说明活性铝可对马尾松幼苗产生一定的毒害,且对铝敏感型的毒害作用更大。外源添加草酸后,马尾松根系活力升高,根系中丙二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当草酸浓度≤0.2mmol·L^-1时,根系铝和根尖铝的含量减低,且GD20的变化幅度大于FJ5,说明外源草酸能有效缓解马尾松幼苗受到的铝毒害作用,且对铝敏感型的缓解效果好于耐铝型。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草酸对马尾松根系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不同,以外源添加草酸浓度为0.2 mmol·L^-1时缓解铝毒害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能是控制草酸缓解马尾松铝毒害的主导生理因子。
文摘该研究根据半夏转录组数据,克隆获得2条半夏钙调蛋白基因,分别命名为Pt Ca M1和Pt Ca M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 Ca M1,Pt Ca M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均为450 bp,编码149个氨基酸,两者编码区序列一致性为80%,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1%,且均含有EF-hand结构域,属于Ca M家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t Ca Ms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处理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t Ca M1,Pt Ca M2基因均在块茎中表达量最高;外源Ca Cl2处理后Pt Ca Ms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钙离子鳌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以及钙调蛋白拮抗剂TFP处理后其表达量逐渐降低。该研究从半夏中成功克隆得到Pt Ca Ms基因,为深入探索Pt Ca Ms基因功能特点和半夏生物碱合成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