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Psy)的处理进展,尤其关注药物治疗进展。方法:检索并分析近年来关于PDPsy流行病学、危害、发生机制及风险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抗精神病...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Psy)的处理进展,尤其关注药物治疗进展。方法:检索并分析近年来关于PDPsy流行病学、危害、发生机制及风险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PDPsy患者处理,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选择。结果与结论: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帕金森病病程、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金刚烷胺均增加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风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如果是帕金森病本身合并的精神病性症状,则考虑先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果精神病性症状与抗帕金森病药物相关,则需先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临床药师需根据精神病性症状的原因、各类药物的疗效特点、不良反应等协助医生进行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选择。展开更多
《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是一部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发起,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批准制定,由兰州大学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是一部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发起,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批准制定,由兰州大学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中国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于2017年8月被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正式收录,并于2018年12月发表于《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杂志。本文为该指南的中文解读版本,涵盖本部指南所有推荐意见、证据及解读,旨在为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Psy)的处理进展,尤其关注药物治疗进展。方法:检索并分析近年来关于PDPsy流行病学、危害、发生机制及风险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PDPsy患者处理,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选择。结果与结论:帕金森病合并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帕金森病病程、严重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金刚烷胺均增加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风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如果是帕金森病本身合并的精神病性症状,则考虑先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果精神病性症状与抗帕金森病药物相关,则需先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临床药师需根据精神病性症状的原因、各类药物的疗效特点、不良反应等协助医生进行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选择。
文摘《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是一部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发起,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批准制定,由兰州大学推荐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中国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于2017年8月被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正式收录,并于2018年12月发表于《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杂志。本文为该指南的中文解读版本,涵盖本部指南所有推荐意见、证据及解读,旨在为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